凉山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凉山州职业教育现状调研专家组
2020年3月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目的
二、调研情况与分析
(一)调研方式与对象
(二)调研内容与分析
三、结论
(一)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
(二)专业办学条件不够
(三)师资队伍规模和水平不高
(四)校企合作不深入
(五)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六)标志性成果缺乏
(七)各种竞赛获奖偏少
四、建议
(一)统筹规划专业设置
(二)强化师资队伍培训
(三)深化校企合作
(四)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五)强化校校合作
五、附录
(一)调研的中职学校名单
(二)调研大纲
基础调研和分析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工作目标是明确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明确专业适合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与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了解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情况,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为从根本上解决州内学校同质化发展、重复投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配、造成整体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对职业学校调研,全面了解目前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的匹配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教学实施情况,重点了解师资队伍、实训实习条件、教学资源建设等情况,了解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了解学生就业与升学的情况。
1.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座谈方式开展调研。主要深入学校实地考察,与学校领导和主要中层干部进行座谈,听取汇报。同时州教体局还设计了面向各学校全体教师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最后都按照数学方法进行了统计,如许多调研要素的重要性排序,采用了根据重要性顺序分配权重,最后统计数值,根据数值大小排序,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次调研主要思路如图1。
图1 调研思路
1.专业设置
专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多数学校开设有旅游类专业(酒店、旅游等)、服装、电子、汽车、文秘、计算机等。
专业办学规模和投入不配:有的学校投资金额很大,但专业招收人数很少,造成办学效益低。
专业设置与地方区域经济吻合度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盲目开设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专业:有的学校盲目的开设需要投入大量设备的专业,如防灾减灾、高铁乘务等专业,实验设备投入严重跟不上专业发展要求。
2.专业办学条件
专业办学条件参次不齐,有的专业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但也设置了该专业。
3.师资队伍
多数学校没有达到师生比的要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不达标、培训体制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4.教育教学
针对职教高考改革,开展教学研究较少,面对改革不知道从何入手,没有思路。
5.校企合作
整体上看,整个凉山州内的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产教融合亟待加强。
6.管理机制
州内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成果意识薄弱、不善于总结提炼;教师科研、教研意识不强,学校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偏少、成果很少,国家级成果几乎没有。
8.专业课程建设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MOOC等课程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或者不具备建设能力。目前,国家、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为空白。
10.各种竞赛获奖
无论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或者是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的奖项、等级相对较少;特别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思政课大赛、班主任大赛等方面,获得国家层面的奖励较少。
生源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况也令人担忧。有的学生是被家长送到学校被迫学习或者高考落榜的学生或者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因为挫败感、厌学等原因导致学习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次调研,获得了大量学校的一手信息,通过上述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州内各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没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没有深入开展专业设置的调研工作,看到别的学校开设某个专业,就一窝蜂的上,造成资源浪费、生源规模不足,办学效益不高。
根据调研数据和推算,由于没有精心组织调研,盲目开设专业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专业师资队伍人数和专业水平、资源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造成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州内学校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严重不合理,不能满足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要求;教师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由于凉山州整体上来看,实体企业较少,制约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造成整个凉山州内的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产教融合亟待加强。
各个县对职教政策的理解不一样,对职业教育法等认识不一致,对职业学校考核指标理解不到位,造成职业学校教师考核制度、绩效管理、绩效分配等制度体系不健全,或者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显示违背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时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属性,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州内中职学校教师成果意识薄弱、不善于总结提炼、参与培训较少,造成教师科研、教研意识不强、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不够。
目前关于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很少或为空白;国家、省级规划教材为空白;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本没有;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等也缺乏。
教师参加班主任大赛、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思政课大赛等,获奖奖项少、而且层次级别不高;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奖项少、而且级别不高。
通过本次调研,结合各个学校各专业的办学条件、规模,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在不改变设施设备所有权的情况下,本着“中-高-企”共建共享的原则,合理整合州内专业资源,进行专业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专业设置的错位化发展,打造“一校一品牌”特色化专业群,实现办学规模效益,打通“中-高-本”衔接立交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凉山州独居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由州教体局牵头,制定《凉山州职业学校教师中长期培养培训规划》,围绕省“三名工程”建设项目,对接国家“双优”学校建设要求,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为抓手,以职业教育教法改革、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大赛、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等方面的培养培训项目为载体,开展“工作坊式”的培训,全面提升全州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与州外的企业、高职院校合作,切实建立起“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企业”的专业建设机制,依托州外的高职院校、企业的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育人水平。
凉山州教体局牵头,制定《凉山州职业学校校长标准》《凉山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开发《凉山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凉山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等,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考核管理机制,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强化州内学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校合作,围绕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组织各学校同类专业课教师,围绕职教高考大纲,研讨形成适应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专业课教学导学案》,指导州内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序号 |
中职学校名称 |
1 |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
2 |
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
3 |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
4 |
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 |
5 |
德昌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
6 |
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
7 |
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 |
8 |
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
9 |
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 |
10 |
凉山州农业学校 |
11 |
凉山州卫生学校 |
12 |
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
13 |
凉山州劳动技术学校 |
14 |
四川省彝文学校 |
15 |
西昌交通学校 |
1.参观场地
主要实训场地、学生宿舍、食堂等,考察校园文化
2.举行座谈会
要求参与人员包括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主要汇报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地面积、办学历史沿革;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状况、招生就业情况。
3.问卷调查
面向全校教师发放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编辑:凉山彝族自治州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