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凉山州“一校一策”专业发展方案
一校一策方案
目 录
一、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二、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三、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
五、德昌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六、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七、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
八、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九、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
十、凉山州农业学校
十一、凉山州卫生学校
十二、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十三、凉山州劳动技术学校
十四、四川省彝文学校
十五、西昌交通学校
一、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是由中纪委协调,广东碧桂园集团捐助新建的,县内唯一一所经省教育厅批准举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前身为甘洛县初级职业中学。2007年,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扶贫办的关心协调下,广东碧桂园集团出资1500万元、县配套2035万元新建了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32651.76㎡,校舍建筑总面积19433.18平方米,绿化面积5900平方米。建有教学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浴室、食堂、标准环形塑胶跑道、4个标准塑胶篮球场等。校园整体布局科学合理、优雅别致,是全州乃至全省少数民族地区较为靓丽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2人),教学班级28个,学生1053名。现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中职学历教育专业和《汽车驾驶》培训等若干短训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为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截止目前,先后为碧桂园集团、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AAC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富港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1000多名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共举办汽车驾驶、电工、焊工、计算机、彝族刺绣、养殖、种殖等短期技能培训班131期,培训6585人次。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县级文明单位”、“2009年度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甘洛县2009年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凉山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先后被确定为“凉山州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县域内短期技能集中培训基地”、“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初步显现。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由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招生形势不好,没有区域产业支撑,毕业生大多到AAC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富港电子有限公司等电子产品生产的装配线上,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作业,同时升学率也不高,建议停办该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办好服装设计与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服装设计与工艺设计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服装设计制造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服装生产制造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专业要与川内有旅游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星级酒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前教育专业要与州内、川内有学前教育、师范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与州内、川内有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的汽车4S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目标定位
二、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建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直属于越西县教育局的一所国有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位于越西县越城镇新村(越西县民族中学原校址)。是省委、省政府在“一州两县”实施彝区免费职业教育的新型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基本学制叁年,叁年全部免除学费,同时享受前两年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县政府每生每年1000元生活补助。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校负责全部推荐工作。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于二〇一〇年七月正式挂牌成立,与四川江油工业学校联合办学,学校开辟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开放型、跨越式发展之路。按照县“十二五”规划,用五年时间,把“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一所占地140余亩的园林式校园,学校管理、教学现代化,拥有350余名专任教师和在校生4400余人规模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建筑装饰、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光伏发电、高铁乘务等专业。由于转换也设置与区域经济背景吻合度不高,而且有的专业投入大、实训条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取消高铁乘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办好建筑装饰、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光伏发电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建筑装饰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建筑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建筑装饰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专业要与本地农特产品合作社、川内有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电商平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光伏发电专业与乐山职院等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强化党建引领
发挥好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切实处理好东西部合作,办好职业教育。
(六)目标定位
三、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是由省、州、县各级政府拨专款1450万元全力打造并由原巨龙职业中学高中部搬迁至原冕师校改办而成,是凉山州首批办好的重点职业学校之一,是凉山州53125工程学校,州级文明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首批合格职业中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冕宁县职教中心。2018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公布“四川省2018年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列。
学校位于冕宁县城厢镇文化路664号,学校占地面积68701平方米,建筑面积30301平方米,其中教室8311平方米、学生公寓5744平方米、图书楼一幢997.7平方米、实验室738平方米、办公楼1452.3平方米。各专业实验室、操作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天体投影室、演播厅、校园网等具有现代特色的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分流后的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64人,本科5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四川省职业中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3人,凉山州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1人,州级骨干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20人,冕宁县优秀教师15人,冕宁县高中骨干教师14人,专(兼)职专业课教师30人。学校现有在校学历教育职高生1164人,23个专业教学班。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施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文秘等专业。建议取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整合文秘与计算机专业,开办信息技术应用专业。集中力量办好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建筑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知名建筑装饰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畜牧兽医专业要与本地种养殖合作社、川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专业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国家、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国家级、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国家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四、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
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占地面积达80余亩的校园内,教学、实验、生活、运动等区域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盐源职业中学既是全州“53125”工程的重点学校,也是“专业门类拓宽、就业升学并举、长班短训结合、协作机制健全”的凉山重点职业中学。
学校长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需求育人才,以“有专业、会经营、懂管理、回乡能致富、进城能就业、高考能升学”为目标,严谨治学,特色鲜明,师资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因此,在全州职业教育大起大落的时期,一贯保持了稳定的生源和较大的办学规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开办的种植、养殖、旅游、农机等骨干专业,共培养高职毕业生2000多人,参加对口高考中,有437人上省线;举办的苹果栽培、食用菌培养、大田作物栽培等特色短训班,为地方培养了4000多学员,大部分学员成为不离乡、留得住、用得上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能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学校还坚持每年为地方培训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农民1.5万人次以上、乡村组干部技术培训1500人次以上。为地方支柱产业的拓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办学效益、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县职业中学成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十一五”职教发展的重点项目学校。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植物保护、机械加工技术、园林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文秘、畜牧兽医等专业。建议整合文秘与计算机专业,开办信息技术应用专业。集中力量办好植物保护、机械加工技术、园林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信息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畜牧兽医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植物保护、园林技术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园林、种植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畜牧兽医专业要与本地种养殖合作社、川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专业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要与成都纺专等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国家、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国家级、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国家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五、德昌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德昌县城东城区,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由县政府主办,县教育局主管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3千余万元。开办有电子技术应用(省重点专业,中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有电子电工、光电机一体化、PLC及单片机、PCB制板、电热电动、家电维修、智能家庭影院、多媒体、电子仿真、电子装配、电力拖动、制冷等实训室)、数控技术应用(省重点专业,建有数控生产性实训、金工实训、焊工实训、工程制图、精密检测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现有教职工143人,外聘专家9人,外聘教职工2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凉山州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在校学生3158人。德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投入6700万元进行学校的改扩建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项目建设。学校占地112.6亩,建筑面积32399平方米,在校学生2753人。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已于2009年2月启动,将于8月底竣工。届时,学校将成为一所全新的、现代化、生态型、多功能、能容纳5000人以上规模的攀西地区最大最强的劳务输出及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流域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开发协会理事"、"四川省劳务开发先进单位"、"凉山州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凉山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文明单位"。2002年获凉山州职高生技能展示团体一等奖,2005年获四川省首届"高教杯"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008年3月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为省级重点专业。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建议保持现有专业,做好专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数控技术应用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餐烹饪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专业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前教育专业要与师范类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国家、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国家级、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国家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六、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是会理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联合举办会理县职业教育,2009年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新建的民办公助新体制学校。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气候异人、四季如春等,具有“小春城”、“小成都”之称。在独具川西园林风格的校园里,科技、自然、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求学环境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是会理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联合举办会理县职业教育,2009年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新建的民办公助新体制学校。2010年以来,学校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显现出民办公助办学新体制的强大优势,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现有学生3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开设有幼师、农业多种经营、财会电算化、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与维护、网络与维护等)、旅游与酒店管理、采选矿、电子技术、工艺美术与广告设计、机电等专业。校园林荫夹道,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膳食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用房近8000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明,生活区功能完备,直饮水系统、同时容纳3800人就餐的A级食堂;运动区设施先进,400米标准运动场、人工草坪、玻钢球板篮球场、舞台等。
(二)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计算机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机电类专业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与酒店管理要与有四川餐饮类专业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幼儿师范专业要与师范类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四)目标定位
七、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是2009年由会东县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实施全日制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国有公办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坐落于会东县城南新区,是会东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和县内各层次人才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占地面积122.4亩,建设面积约46000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103人,75.7%以上达本科学历,师资队伍稳定,专业结构合理。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基地、会东县移民培训基地、会东县党校培训教学点。竭力完善基础设施、专业实训设备、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增添汽修专业实训设备、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航空服务模拟机舱、医护专业实验室、酒店旅游与服务专业操作室,为提升各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社团18个,涵盖舞蹈、音乐、篮球、文学、象棋、羽毛球、乒乓球等,旨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制造与检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议取消服装设计与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专业。集中力量办好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制造与检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川内有相关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川内有护理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养老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旅游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专业要与州内农特产品合作社、国内各大新媒体平台以及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省级“三名”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八、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于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宁南县人民政府,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6亩,按3000人的容量制定发展规划,已投资2200万元建教学、实训楼1万多平方米,装配1000万元的实训设备。现已争取到省州基础建设资金正在建设18000㎡的实训、教学楼,还将修建13600㎡的各类用房。扩建后学校全日制班额将达44个,在校学生2200人,在籍学生3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4人,在籍学生1726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8个专业。申办了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的初、中级技能等级进行鉴定。
学校实行半封闭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内练素质、外树形象,通过 “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尽快成熟;通过职业技能展示周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和水平;通过军训、站姿训练、跑操、形体训练等方式不断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坚持“就业、升学双通道”的办学宗旨,学校是四川旅游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单招定点学校,与北京眉州餐饮集团、上海人本集团、厦门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以上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学生工资待遇每月达2000-6000元,学生就业前景好、工作稳定。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8个专业。建议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资源,开设信息技术专业。集中力量办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信息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专业要与川内有相关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机电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旅游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前教育专业要与省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省级“三名”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九、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属凉山州人民政府主办,凉山州教育局主管,正县级事业单位。1977年——1985年,学校前身——西昌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凉山州机电学校、凉山州工业技工学校相继建校,四十年奋斗历程,四十载耕耘月岁。1994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四川省重点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两个专业成功获批省级重点专业。2010年5月,凉山州人民政府决定将三所学校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归口凉山州教育局管理,命名为“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保留“西昌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名称)。至此,三所学校在美丽的邛海之滨“桃园三结义”,以具有绝对技术含金量的工科技术、技能培养为主要方向,独占凉山州工、农、医、师四大职教支柱一方!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铁道工程技术、石油工程、运输管理、旅游与饭店管理、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航空服务专业。建议做好专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办好铁道工程技术、石油工程、运输管理、旅游与饭店管理、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航空服务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石油工程专业要与川内有相关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运输管理专业要与川内有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旅游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与省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航空服务专业要与省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州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州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州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州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州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十、凉山州农业学校
(一)学校概况
凉山州农业学校是凉山州人民政府国有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经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70年,前身是“凉山五七共大六连”,1978年单独建制后更名为凉山农业学校,于1992从昭觉县迁至现址西昌市海滨中路16号,地处泸山---邛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背靠泸山、面向邛海。学校经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西昌研修基地”、国家行政学院西部教学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凉山考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川农大成人教育学院凉山分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昌教育中心、凉山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培训中心、州水电移民培训基地、州劳务培训基地等。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会计、服装制作专业。建议取消会计、服装制作专业,新设植物保护专业。集中力量办好机电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植物保护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旅游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植物保护专业要与省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省级“三名”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十一、凉山州卫生学校
(一)学校概况
凉山卫生学校位于泸山脚下、邛海之滨的月城西昌,始建于1959年,由原凉山卫校(昭觉)与原西昌卫校于1984年合并而成,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是凉山州唯一一所全日制培养大、中专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卫生科教事业单位。学校已基本具备进行大、中专医学教育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行政管理等能力。学校现有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38847平方米,固定资产7200余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资产2000余万元,实训设备资产2000余万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7个,生命科学馆1个,校外实训基地26个。学校现有在校生3177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513人(其中全日制中职1851人,3+2高职405人,普招大专257人),另有乡村医生班352人,成人学历教育312人。学校核定编制235人,目前在编在职在岗189人,高级职称72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70人),专兼职教师126人,双师型教师76人,省特级教师1人,凉山州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7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佳绩,仅2021年来,就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州级一等奖6项,州级二等奖7项。2021年学校教师撰写论文74篇,发表25篇,其中国家级19篇,省级6篇。参加州教科所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5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0篇,其中2篇获得省级二等奖。学校2020-2021年共计课题10项,新立项省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2项。学校设置有大专护理、临床医学,五年制高职护理及医学检验技术,中职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及康复技术,联办成人本科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和成人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中医、药学等专业。中职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同时承接有州内卫生专技人员中短期培训任务。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设置有大专护理、临床医学,五年制高职护理及医学检验技术,中职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及康复技术,联办成人本科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和成人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中医、药学等专业。中职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议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办好现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要强化中-高-本-企合作办学机制,要与川内有护理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省级“三名”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十二、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于2011年8月正式建成,占地面积227亩,建筑面积40000余平方米,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85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教师82人,外聘行业高级技师10人。
学校以先进实用为标准,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连年增加办学投入,加快教学实训设备购置和校园环境建设。建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气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酒店管理、舞蹈厅、钢琴房”等多个实训教学中心;宽带互联网、校园信息网覆盖到所有教学、办公场地和学生宿舍,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学校图书馆种类繁多,现有藏书7万余册,报刊杂志80余种;学校卫生娱乐场地、校园安全机构一应俱全。
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已任,以社会需求和凉山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办学模式,构筑了“1+2”中专班、“3+1”大中专套读班、“1+2”对口高职班,为凉山子弟开辟了一条就读普高之外的求学新路。
专业设置上,学校构建了以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为骨干的专业体系。六个骨干专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其中,全力把学前教育、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打造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基本准则,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训”多种培养模式,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技能性人才。先后与攀钢二基地、重庆力帆集团、北京尼克劳斯公司、海南博鳌论坛等多家用人单位达成长期用人协议,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校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相关惠民政策,针对当地实际设置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再培训,帮助这些特殊群体走上就业致富之路。
(二)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现开设有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要与川内有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专业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前教育专业要与师范类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目标定位
十三、凉山州劳动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凉山州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79年,由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举办,是一所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三方认证于一体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立足凉山培养中、高级人才,始终坚持培养实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崇“立德树人、技行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自主管理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和社团活动育人,把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贯穿于教学管理过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校团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和优秀学生骨干队伍,以“引导青年、尊重青年、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培养青年”为工作方针,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和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努力营造“青春、高雅、理性、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倡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每年举行篮球赛、心理健康与校园安全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活力和创造性。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林业、园艺、保安、计算机、财会、餐饮旅游服务、电子电工、文秘、焊工、中式烹调、农艺工、建筑、设施蔬菜等专业。建议取消保安、计算机、财会、文秘、建筑等专业。做好专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办好林业、园艺、餐饮旅游服务、电子电工、焊工、中式烹调、农艺工、设施蔬菜等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企合作
林业、园艺、设施蔬菜、农艺工专业要强化与川内有相关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式烹调、餐饮旅游服务专业要与有四川餐饮类、旅游类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以及高级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电子电工专业要与省内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州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州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州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州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州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十四、四川省彝文学校
(一)学校概况
州民干校是1950年我党为开辟民族地区工作,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要任务而创建的,主管部门为州委组织部,学校历任校长均由州政府州长兼任,承担由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下达的干部培训任务。四川省彝文学校是经四川省高等教育局《关于成立四川省彝文学校的批复》(川高教专发〔1984〕88号)批准,于1985年10月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一所以彝族母语命名的综合性全日制省属中等专业学校,与凉山州民族干部学校实行“两所学校、两支队伍、一套班子、一体办学,省州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学校的主管部门为省民宗委、州委组织部,学校历任校长均由州政府州长兼任。编制和财政由省民宗委管理,党的建设和领导岗位设置、干部任免由州委管理。学校位于西昌市,校园面积50.78亩。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共107人,其中省彝文学校50人,州民干校57人。有副高职称35人,硕士研究生5人。现有全日制小学教育五年高职、学前教育五年高职和幼儿保育、音乐舞蹈、行政事务助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等专业中职学生1284人。省彝文学校以传承和发展彝族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使命,以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以“民族文化立校,职业教育强校”为思路。突出彝汉双语文化教育,采取层次多元,长短结合、技能与学历培训相结合,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干部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办学形式,先后设置了彝汉双语师资(小学、学前教育)、彝汉双语翻译、文秘与档案、运动与训练、美术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经济与管理、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其中,民族工艺品制作(彝族漆器)专业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民族文化重点建设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彝汉双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面向我省凉山、甘孜、攀枝花、乐山、雅安、宜宾和云南省丽江地区招生,先后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成都教育学院、川北幼专、西昌幼专等大专院校联办了汉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成人大专和计算机五年高职等专业,为四川彝区和毗邻的云南省培养了近1.6万名彝汉双语各类人才。被誉为“彝汉双语教育人才摇篮”和“彝族文学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来,通过参加高考、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等形式, 200余名学生先后被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近20所高校录取。 学校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学科配套,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1人获得中国民族文学骏马奖,有中国作协、四川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彝学会等国家、省级学术团体会员,多人出版了各类专著,有10余人次获得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称号,有凉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凉山州有突出贡献拨尖人才2人,是凉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拨尖人才最多的中职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学校教职工在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论文1000余篇,其中获州级以上奖励的达50余篇(部);有10余名教师以合著、独著的形式出版了专著。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办公室文员等专业。建议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中高本合作
要继续深化与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成都教育学院、川北幼专、西昌幼专等大专院校的合作,为彝族地区培养本土化人才。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州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州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州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州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州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十五、西昌交通学校
(一)学校概况
四川省西昌交通学校隶属凉山州教育局,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资质认证的一所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国有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西昌交通学校地处西昌市内,环境优越、交通方便,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西昌交通学校升学班共10个教学班,学部建立了完整而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教师形成了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教书育人、生活育人的理念,得到了认真的落实,文明礼仪系列化教育稳步深入,教学质量大步提高。学校位于西昌市三岔口西路42号,位于西昌市中心,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0752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两幢,现有建筑面积25702平方米。
(二)专业优化调整建议
现开设有电子商务、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公路运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土建工程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公路养护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建议做好专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办好专业。
(三)强化中高本合作
各专业要深化与省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职教本科院校等学校的合作,打通中-高-本衔接立交桥,本校大批本土人才。
(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全面开展职教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
(五)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要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打造州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州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大赛、思政课授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学生获得州级技能大赛奖项;打造州级“三全育人”试点院校;打造州级“双优”学校等。
(六)目标定位
打造州级“三名”学校。
编辑:jsfzzx